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人民教育在线4月16日电(蒋岱伶)近年来,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坚持“以研促产、以产哺研”的发展理念,依托高水平科研项目,深度融入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服务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地合作模式。
一、学科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以“创新科研”为宗旨,依托深圳虚拟大学园,聚焦聚焦数据存储、应用数学、光子学等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攻关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例如,梁岩博士团队聚焦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的化学组成与毒性机制,揭示CYP1基因可作为监测水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分子标志物,并首次证明藻类生化组成能有效预测DBPs生成,相关成果通过专题讲座向学术界推广。在环境污染物处理技术、食品环境微生物领域深耕,开发基于云服务的食品与安全监测系统,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路径。
二、校地协同,激活地方经济新引擎
依托地方产业生态构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人才培养闭环。
梁岩博士团队以“依托北站国际商务区打造‘深港国际科学岛’的发展策略研究”项目为抓手,推动专业学科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倡议在龙华区深圳北站商务区建立“深港国际科学岛”,推动深港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和和谐创新,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对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入分析,挖掘深港两地产业差异,研究如何构建两地互补的产业链和创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加快产业化步伐,吸引更多的头部企业和外围投资。龙华区可以借助项目研究成果发挥优良的先进制造业生态集群优势,持续提升制造研发的投入水平,重视基础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搭建学科交叉的共享实验室、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和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寻求从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转型。
三、成果转化,创新驱动科研赋能
通过“基础研究→转化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链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梁岩博士团队在主流媒体发表文章,建议一是在深圳北站国际商务区建立实验室建筑群,整合港深双方高校及企业资源,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根据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需求,选择香港和深圳龙华区高校的优势学科,组成跨学科的联合团队实验,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双方高校提供科研人员及技术支持;二是由政府牵头,举办针对香港八大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香港毕业生和导师积极参与。通过比赛,企业可以筛选出优质的管培生,同时根据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制定成果成果的定义标准,促进科研项目的落地转化。另外,还有利于完善深港两地高校导师资源交流平台的搭建;三是探索在香港科学园、香港北部都会区等重点区域,建设龙华(香港)国际创新中心。通过租赁或购买置业地块,吸引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推动两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四是探索在九龙山数字城以“园中园”的形式打造香港(龙华)合作产业园区。同时,设立香港龙华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通过“以投带引”的模式,吸引优质产业项目在龙华落地生根,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蒋岱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婷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