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旗下大学生媒体
近年来,多地兴起探索创建概念验证中心的热潮。尤其是自2023年底至今,陕西、福建、山东、海南、广东等省份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支持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或运行,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力有效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那么,各地在政策的实施中,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做法值得关注?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验证中心就像一个“筛子”
要了解什么是概念验证中心?首先要清楚概念验证能力的含义。海南大学科技园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指技术转移机构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攻关的服务能力之一。
概念验证中心,顾名思义,其首要任务是验证“概念”,然后再转化“成果”。它是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新型载体。
从具体业务层面看,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托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来建设。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系列验证服务,包括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
2022年10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等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方式。此后,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在各省持续升温。各地希望通过“跨前一步”,填补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化之间的空白,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概念验证中心就像一个‘筛子’,在精挑细选出有望成功产业化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也及时筛掉了那些难以市场化的‘概念’。”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博这样形容道。他认为,通过概念验证这一环节,相关单位可以用较小的代价,避免更大的损失。
各地政策“各美其美”
扶科技成果“上马”,助其闯关“最初一公里”,是各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的初衷。但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均有所聚焦与侧重。
陕西省科技厅今年6月印发的《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围绕该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以“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双支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预计到2026年底,陕西将培育认定6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开展500项概念验证等,进而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海南省作为正在加快建设、面积最大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其产业“赛道”布局,关系到未来区域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此,海南省科技厅出台的《海南省概念验证和应用验证中心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该省概念验证中心和应用验证中心建设,要紧紧围绕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海、南繁、航天、高端食品、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
山东省则通过“赛马制”培育并升级概念验证中心。今年3月,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首批6家概念验证中心(试点)名单,并计划6个月后进行考核。考核达标的单位,将正式成为山东省概念验证中心。
江苏省出台的政策则更为具体,对概念验证中心团队人员构成比例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高校院所牵头建设的概念验证中心,其运营管理团队中的外聘专职人员应不低于40%,专家顾问团队中的外单位专家应不低于50%;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牵头建设的概念验证中心,其专家顾问团队中的外单位专家应不低于70%。
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解读时表示,概念验证中心既需要对早期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可行性验证,又需要开展商业可行性验证,因此,不仅需要技术专家,还需要懂商业化的产业专家。同时,外聘人员可以提供来自外部的视角和专业知识,成为与外部合作伙伴沟通的桥梁。(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