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通讯员登陆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应答与实践指南——评 继往开来启新程 产教融合谱新篇——北京邮电大学世纪 校园流动“小礼帽”,同学们争当文明小使者 科技赋能教育,点燃学习热情:未来慧学AI自适应英语学习中 四川卫视《你问我答》收官:以青春视角激活科学探索,打造 深耕十一年职业技能鉴定行业——陈贺强 “童话重启”唤醒童年记忆 高校学子演绎经典感悟成长 AI技术守护千年古桥:赵州桥迎来"数字体检"与科技修复 VTC商业学科与知名企业合作 商校携手培育人才 音乐剧教育:解锁未来人才的“综合素养密码”——“认真 城市技术论坛首次登陆欧洲!OpenHarmony启航海外开源生 民营企业的“草根足迹”,高校师生牵手企业家研讨AI背景 清明祭扫必须烧纸钱吗?当习俗面临约束,你会做何选择? 高校举办上巳节文化体验活动 聚焦AI+教育:如何用好AI,为教学减负增效? 与安全“童”行,“移”起守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最是一抹长沙红 《焦裕禄之歌》朗诵视频在淄博发布 云南省宁洱县创新引入“飞象”双师心理课堂 开启心理 创新驱动水务运营发展,北控水务产教融合培育专业精英 人民名家|对话祁海:破解免疫记忆的“保鲜密码” “零碳校园”研究院一届五次理事会暨零碳校园标准体系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哈萨克斯坦轻轨首批司机专项 大学生走进福利院开展敬老志愿活动 少儿街舞闪耀东艺舞台,孩子们的 “舞” 林秘籍在此 新疆优秀“兵教师”推选结果揭晓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院:让精益求精成为青春底色 数智赋能农业现代化 校企共育“新农人” ——探访乡 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全球首所中美共建K12 世界洪门组织主办活动荣获联合国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应答与实践指南——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发布时间:2025-04-09 来源:人民教育在线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打印

杨宇[*]

(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4)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一书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求,系统回应了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了网络技术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立足时代前沿,回应重大战略需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一书深刻剖析了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治理、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深远影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交锋的重要领域。作者敏锐捕捉这一时代特征,系统阐释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渊源、实践路径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思考。研究从网络技术引发的社会变革切入,客观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科学论证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价值。书中明确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务于网络强国建设,通过强化技术支撑、优化内容供给、创新话语体系,切实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这一论述既符合当前加强网络综合治理的政策要求,也为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纳入研究视野,前瞻性探讨了技术创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完善理论体系,深化规律认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梳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创新性提出了目标体系和规律认识,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在理论建构方面,该书着重探讨了三个关键问题,一是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特征,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二是辩证分析了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既肯定了其拓展教育时空的积极作用,也警示了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三是从多学科视角提出了若干创新性观点,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知。这些理论探索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聚焦实践创新,探索优化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实践研究部分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作者围绕国家战略实施和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治理、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在研究方法上,该书提出了系统化的实践策略,强调要建设专业化的教育队伍,构建多元协同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载体创新,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形成网络舆情应对的完整体系。这些建议既符合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也为基层单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方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青年群体网络文化现象的专题研究,体现了对教育对象特征的准确把握,具有显著的实践指导价值。

学术价值与未来展望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代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进展。作者没有局限于技术应用层面的探讨,而是立足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将研究视野拓展至更深层次的议题。这种研究范式的创新,既反映了对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深刻理解,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面向未来发展,该书提出的研究方向为学科建设指明了重点领域。建议后续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继续深化,加强教育效果评价的量化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开展国际比较研究,总结不同国家的实践经验;重视伦理问题研究,辩证看待技术应用带来的影响。总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以其理论的系统性、实践的针对性和视野的前瞻性,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系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婷

教育头条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 香港共工社备:202311号投稿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

Copyright ©2010-2024 人民教育在线 cn.eduren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