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通讯员登陆

“跋涉与追索”——华茂教育典藏中国美术学院两届全山 成都体育学院学子杨思宇:以“赛前心动力”书写心理训练 从手抖到稳赢!看"00后智囊团"如何用20天将射击成绩提升 赛前心理调控助力射击健儿冲刺佳绩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蓝"项目入选国家级建设名单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应答与实践指南——评 继往开来启新程 产教融合谱新篇——北京邮电大学世纪 校园流动“小礼帽”,同学们争当文明小使者 科技赋能教育,点燃学习热情:未来慧学AI自适应英语学习中 四川卫视《你问我答》收官:以青春视角激活科学探索,打造 深耕十一年职业技能鉴定行业——陈贺强 “童话重启”唤醒童年记忆 高校学子演绎经典感悟成长 AI技术守护千年古桥:赵州桥迎来"数字体检"与科技修复 VTC商业学科与知名企业合作 商校携手培育人才 音乐剧教育:解锁未来人才的“综合素养密码”——“认真 城市技术论坛首次登陆欧洲!OpenHarmony启航海外开源生 民营企业的“草根足迹”,高校师生牵手企业家研讨AI背景 清明祭扫必须烧纸钱吗?当习俗面临约束,你会做何选择? 高校举办上巳节文化体验活动 聚焦AI+教育:如何用好AI,为教学减负增效? 与安全“童”行,“移”起守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最是一抹长沙红 《焦裕禄之歌》朗诵视频在淄博发布 云南省宁洱县创新引入“飞象”双师心理课堂 开启心理 创新驱动水务运营发展,北控水务产教融合培育专业精英 人民名家|对话祁海:破解免疫记忆的“保鲜密码” “零碳校园”研究院一届五次理事会暨零碳校园标准体系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哈萨克斯坦轻轨首批司机专项 大学生走进福利院开展敬老志愿活动 少儿街舞闪耀东艺舞台,孩子们的 “舞” 林秘籍在此

“跋涉与追索”——华茂教育典藏中国美术学院两届全山石油画创研班作品展在甬城启幕

发布时间:2025-04-10 来源:人民教育在线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打印

人民教育在线4月10日电 四月的甬城,春潮翻涌,艺术之风正盛。

2025年4月10日,华茂美术馆完成升级改造后焕新开放,以“跋涉与追索——华茂教育典藏中国美术学院两届全山石油画创研班作品展”作为开馆首展。展览由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宁波市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鄞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万茂美堉基金会、华茂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学院两届全山石油画创研班26位学员的主题性油画作品,展期持续至7月9日。

群星荟萃共话艺术传承

当日上午,展览开幕式在华茂美术馆正大厅举行,来自政府、艺术界、学术界、教育界和媒体的近200位嘉宾汇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艺术盛事。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邬大勇,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华茂创始人徐万茂、华茂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徐立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学员代表也结合自身学习与创作经历发言,此外,高研班导师组代表刘国辉、胡振宇、翁诞宪、孙景刚、黄发祥亦受邀出席,为开幕式增添学术分量。

随着展览正式启动,嘉宾们步入展厅,在全山石的教授的讲解下,中国美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两届共26位学员的主题性创作成果呈现眼前,这些作品承载着全山石教授的心血与艺术教育理念,既是创作教学的实践结晶,也是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的时代探索。在师承与创新之间,在经典与当代的交汇处,这场作品展不仅延续了主题性油画的传统,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全老对艺术传承的执着,展览筹备期间他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布展,从作品陈列的视觉节奏到灯光调整,九十多岁高龄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布展一线。【华茂典藏两届学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第一届邬大勇、封治国、来源、任志忠、李前、波里亚、陈伟平、潘勤、黄庆、周小松、孔凡博、尹骅;第二届吕鹏、王梁、黄木鉴、吉鑫源、朱江波、蔡俊杰、霍尧、莫非、何永兴、顾天龙、何辉、吴威、梁君儒、方经纬】

全山石:中国油画的“引路人”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艺术家,全山石教授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可谓承前启后,被誉为中国油画创作的“引路人”、中国油画教育的“铺路石”,在2019年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首届“华茂美堉奖”,2023年荣获“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等。多年来,他始终秉持“学习油画必看原作”的教学理念,强调要把课堂开设在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通过直面大师原作理解油画的质感、色彩与笔触。他指导的创研班坚持油画创作生活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探索,将主题性创作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培养出大批兼具扎实造型能力与现实关怀精神的艺术家。本次展览正是其多年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让观者切身感受到“主题性创作”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十年耕耘 让艺术与时代对话

展览以三个展厅的空间构建层次分明的叙事脉络,作品题材既凝视重大历史事件,也关注社会变迁,艺术家们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捕捉时代脉搏,在色彩、光影与构图中融合传统技法与当代语汇,为主题性油画注入新的可能性。漫步三个展厅,观众不仅能看到青年油画家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更能体会他们笔下流露的对现实的情感、对人性的体察、对时代的共鸣,而这一切早在十年前,便已经埋下了伏笔。

2015年,全山石艺术中心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创办首届“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面向全国选拔具有潜力的青年油画家。彼时,这批学员尚未成名,但华茂美术馆以独到的眼光,将他们的“萌芽期”作品纳入馆藏,成为国内少数系统性收藏青年艺术家主题性创作的机构。

在全山石教授大量心力倾注下,创研班以“培养中国油画的后备力量”为目标,构建了“基础训练+创作实践”“国内教学+境外考察”的多元模式。2015年,首届学员赴俄罗斯进行40余天的艺术考察和深入当地农村对景写生;2016年,全山石教授带领学员辗转巴黎、马德里等10余个城市的38座博物馆及艺术研究院考察,在世界油画大师原作前现场授课。

2021年,第二届创研班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段实践相穿插等多样化教学模式,让每位学员都完成了一幅或多幅的大型主题性创作。

十年间,从俄罗斯广袤的田野到欧洲博物馆的艺术殿堂,从课堂写生到大型主题创作,华茂美术馆的收藏始终与学员的成长轨迹紧密交织。本次展览中,26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体探索,更折射出一家民营美术馆对艺术教育的长期坚守——以收藏为纽带,让美育的星火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静水流深,大爱无疆。展厅内还特别呈现了学员们在创作与学习过程中拍摄的活动照片,生动呈现艺术创作背景与过程,让观众得以透视作品背后的思考轨迹。

华茂美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这样的展览呈现方式,也呼应了华茂美术馆一直以来对艺术教育与收藏研究的深耕。华茂美术馆位于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内,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占地4.14亩,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舍横跨中轴河道,四周环水,融合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构建出独特的文化景观。

华茂创始人徐万茂先生曾提出“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的理念。从2015年到2016年,徐万茂先生与其孙徐钰程两度随全山石创研班参加境外艺术考察。彼时的孙子才十几岁,当站在一幅幅经典艺术作品前,他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教育对心灵与思想塑造的力量,更加理解爷爷为何对美育教育如此执着,那一刻三代人以“美育为教育核心”有了信念的传承。

华茂从创始人徐万茂到董事长徐立勋,再到如今华茂社会事务发展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钰程,三代人虽成长于不同年代,对教育也有着各自不同差异的理解,但都高度一致重视美育教育——艺教融合,这也是艺术在家庭教育中的薪火相传。

华茂通过系统性收藏中外经典油画,将其转化为美育“活教材”,为学子和社会公众提供直面艺术真谛的平台。华茂美术馆和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承载着这一使命,让“看原作”成为常态,推动美育从理论倡导走向实践落地。

在美育这条道路上,全山石教授与徐万茂先生惺惺相惜,是彼此的知音,以艺术教育为纽带,二人合作打造了多个标志性文化项目。在全山石教授的指引下,华茂如星星之火,点燃了社会美育的燎原之势。这簇星火让华茂构建起新的教育范式:在基础层面,紧扣“美育从娃娃抓起”的核心理念,以学校为阵地、课堂为渠道,将技法训练与审美素养相融合;在实践层面,依托五馆,即华茂美术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华茂科技馆、华茂体育馆以及未来即将完工的华茂图书馆等作为美育实践基地,通过艺术展览、创作实践、社会公益等活动形式,多样呈现“产学研”教育生态链。从最初的艺术火种到如今的实践标杆,华茂始终秉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初心,使美育实践基地不仅成为滋养创新思维的沃土,更通过持续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公益项目,让这簇星星之火照亮更广阔的社会图景,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

美术馆升级:科技赋能艺术体验

作为华茂美术馆升级后的首展,本次展览完成了硬件设施的升级。华茂美术馆以高标准要求,新增恒温恒湿展厅、智能光控系统,为现实主义油画的原作保护与观赏体验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在展陈方式上也进行了系统升级,观众可沿环形动线自由观展,沉浸式体验与艺术作品对话。这种更开放的空间布局、更智能的管理模式、更沉浸的观展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近大众,让教育与艺术的融合更加深入。展厅不仅是作品的展示场域,更是灵感萌生的空间,是艺术家与公众对话的桥梁,也是市民与青少年理解、讨论、实践艺术的重要平台。观众在这里不再只是“看展者”,更是“参与者”,通过多维度方式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及其社会价值。

硬件升级的同时,华茂美术馆的教育职能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华茂美术馆积极推进“馆校一体”的联动模式,与区域内学校、艺术机构展开合作,使华茂美术馆不仅是展览空间,更成为课堂的延伸。自开馆以来,华茂美术馆已举办100余场展览,吸引约40万人次参观、研学,成为市民共享的艺术交流平台。在这个新的展陈空间里,艺术不再是被动的观赏对象,而是激发公众审美体验、推动艺术教育创新的载体,使艺术不再只是静态的展示,而成为可以被讨论、被体验、被理解的文化载体。

这种美育实践深度践行了华茂创始人徐万茂先生的教育理念,正如其所言,“美育不是高大上的,不是刻意做的,是思想激发心灵美,日常工作生活,在大自然中提炼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贯穿成长各阶段的美育实践,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协同发展,塑造兼具审美能力、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的新一代。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现实主义油画教育的一次系统性回顾,也是一场跨越校园与社会的美育成果分享。从十年前播下的“艺术种子”到今天展览墙上的主题性油画佳作,从一届届青年学员的成长轨迹到一次次展览的不断更新,华茂所坚持的美育之路是一条缓慢却坚定的耕耘之路。它不依赖宏大的口号,也不倚重流量的喧嚣,而是在一次真实的观看、一场师生的对话、一幅作品的沉淀中,悄然积累、深深扎根。正是这种绵延不断、润物无声的积累,构成了美育向上生长的力量。

跋涉未有穷期,追索永无止境。未来,华茂这座“无围墙”的美术馆将继续以丹青为舟,载着艺术教育的星火,驶向更多需要美照亮的心灵港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婷

教育头条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 香港共工社备:202311号投稿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

Copyright ©2010-2024 人民教育在线 cn.eduren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