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通讯员登陆

南师学子赴赣深耕实践:专业激活金银花产业,青春绘就乡村 “译后编辑与定稿”成为翻译人才培养新焦点:专访郑州大 香港共工新闻社参与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 希沃智慧教室捐赠签约仪式在静海二中圆满举行 智教·慧学·共生——海淀区“AI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 直面就业新态势,规划职业新蓝图——专访中国社会经济调 汉英双拼决战洛阳!全国青少年以语言为桥链接古今文化 同上一堂思政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 仓颉文化展奏响国庆之声 爱家乡,探智港!娃们沉浸式体验家乡智造超带劲 海亮科技全力护航,河曲县“教学比武促成长”活动圆满收 海亮云校李和越:沉浸式“相声秀”,这里的语文课堂妙趣横 成员破百、海外分院启航、全球平台发布——“一带一路 家庭教育机构排名,双轨融合下的启帆教育竞争力解析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共建红安红色研学旅行综 视源股份亮相2025云栖大会 携手阿里云共探智能终端硬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六地”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教学创 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圆满举办,凝聚开源力量勾勒万物智 “童蒙识中医·亲子共传承”亲子研学活动圆满举行 服务“一带一路”,共树教育标杆 天立国际学校启航老挝 高一新生班长的责任与使命 重磅!Collis Rost 中国巡回演讲开启,限量机构报名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三位一体”心理 描摹出的转机:以分层支架唤醒每一个孩子的艺术潜能 3000万岗位等人来 - 2025人才缺口报告揭示未来十年最 一高科技集团携“AI+教育”全场景解决方案亮相南京教 智慧教育平台赋能薄弱学校初中数学教学:涟源市长郡蓝田 北方工业大学师生赴湖南开展抗战精神实践研学 海亮云校开学第一课,解锁N种高效学习新方式 【喜讯】海豚实验室人工智能通识课实验平台成功落地东

南师学子赴赣深耕实践:专业激活金银花产业,青春绘就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11 来源:共工新闻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打印

盛夏时节,赣鄱大地绿意盎然。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经纬筑梦乡村行”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茶亭镇高潭村,以“金花兴茶亭,青春筑乡梦”为主题,围绕金银花产业赋能与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团队立足地理学科优势,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破解难题,在田野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专业调研“把脉”:地理视角解锁产业发展密码

为摸清当地的自然禀赋,团队通过上饶市气象局线上平台获取近10年气候数据,钻研《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等专业文献,自主建立了“金银花气候适配性评分模型”,量化分析萌芽期、盛花期的温光水条件,明确“年均温达标、无极端高温”的优势;通过奥维互动地图观测与实地勘察,厘清高潭村“信江南岸河谷红壤丘陵”的地形特征,以及红壤、黄壤为主的土壤条件,为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人文维度,团队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与多名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深入交流。调研发现,高潭村虽已形成“农户种植+合作社统筹”的初步模式,但产业链仍存在不少瓶颈:加工能力弱、销售渠道弱、品牌辨识度弱。

“专业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要转化为破解乡村难题的‘钥匙’。”团队成员胡雨表示,地理学科的空间分析、资源评估能力,让他们能更系统地发现问题,为后续实践奠定基础。

多维实践“破局”:青春行动点亮乡村振兴路

针对调研发现的痛点,团队不做“旁观者”,而是化身“行动者”,从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品牌推广等维度发力,用实际行动为高潭村办实事、解难题。

政策宣讲“接地气”,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农业生产经营?”在高潭村村委会,一场“方言+案例”的政策宣讲会热闹开场。针对村民“知政策、不懂细则”的问题,团队将乡村振兴政策“翻译”成“百姓话”,重点解读金银花种植补贴、电商扶持等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还结合周边村庄靠金银花增收的案例,让政策不再“空泛”。

“以前只知道有补贴,不知道咋申请,今天终于弄明白了!”村民王大叔拿着团队发放的“政策明白卡”,脸上满是笑容。此次宣讲覆盖50余名村民,解答疑问20余条,发放解读手册50份,真正让政策红利触达农户。

清洁行动“聚民心”,共绘人居环境新画卷

为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团队积极开展清洁志愿活动。团队成员带着扫帚、垃圾袋、镰刀等工具,对200平方米的村广场进行全面清理——铲除杂草、捡拾垃圾、整理散落农具,汗水浸湿了队服,却换来了广场的整洁一新。

清洁过程中,不少村民主动加入,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大学生都来帮我们搞卫生,我们自己更要爱护。”村民李阿姨一边清扫一边说。团队借机宣传“村庄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理念,推动形成“村民自治”的环境维护意识,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内生动力。

直播助农“拓渠道”,品牌设计“树形象”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高潭村的金银花,自然种植、手工分拣,泡水喝清热降火……”在抖音直播间,团队成员化身“助农主播”,镜头里不仅有饱满的金银花干品,还有种植基地的青山绿水、加工厂的分拣过程。直播前,团队拍摄实景视频、打磨脚本;直播中,实时解答“如何辨别优质金银花”“价格多少”等问题,用真实的产地故事打动网友。

直播累计点赞超10000次,不少网友留言“想购买”“关注了,后续再买”,为高潭村金银花打开了线上知名度。不仅如此,团队还结合高潭村“青山绿水”的地理特色与“金银花丰收”的产业属性,设计专属品牌logo——以金银花为主体,融入青山、稻穗元素,绿色象征自然,金色代表丰收,简洁易识别的设计获村委会认可,为后续品牌建设打下基础。

青春担当“续航”:校地联动共筑乡村振兴梦

“大学生带来了新想法、新方法,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高潭村党委书记对实践团队赞不绝口。两个月的实践中,团队不仅完成《金银花产业赋能与和美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提出“升级加工设备、培养村民主播、推广专属logo”等针对性建议,更用青春活力感染着村民,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前觉得乡村振兴离我们很远,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青年可以用专业所长为乡村做实事。”团队成员芦子茗感慨道。此次实践,是南京师范大学“高校智力+乡村需求”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缩影。

如今,高潭村的金银花仍在吐露芬芳,而实践团队留下的“青春火种”正持续燃烧。未来,团队还将通过线上跟踪指导、定期回访等方式,持续关注高潭村发展,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持续发光发热。

正如团队成员所言:“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的承诺。我们愿做连接高校与乡村的‘纽带’,用专业与热情,助力更多乡村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作者:胡雨、宋欣、刘子湉、芦子茗、邱俊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婷

省份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香港共工社备:202311号投稿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25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cn.EDUren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