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人民教育在线8月19日电 今年民办高校的录取呈现出“冰火两重天”:一方面,部分院校因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出现招生计划大额空缺;另一方面,以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为代表的优质民办高校,与一批精准定位的同行共同实现“一次性录满”,展现出强劲的办学竞争力。这种分化折射出民办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的转型阵痛,也凸显了特色化、应用型发展路径的重要性。
一、录取竞争力:头部院校的“全域突围”
在人口结构变化与高等教育供给饱和的背景下,优质民办高校凭借与产业的深度绑定,在全国多省份展现出“录满即止”的强势表现,东软三校与其他特色院校共同构成了民办教育的“第一梯队”。
盘点各区域民办高校的领跑态势:
东北及环渤海地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 2025 年招生季表现出色,于 30 个省市自治区共录取本科新生 4196 人。在辽宁省内,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 417 分,高出省控线 50 分。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高于省控线99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于省控线93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高于省控线70分,数字媒体与设计类高于省控线60分。物理类投档线在辽宁省内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中稳居第一名。
西南地区:成都东软学院同样成绩斐然。2025 年,其普通本科招生执行计划 6198 名,全部录满,计划完成率达 100%;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首次招生,执行计划 102 名,录取 101 人,计划完成率为 99.02%。学校面向 30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四川、北京、天津等 28 个省份全部一次投档即完成招生计划(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一次性投档计划完成率达 100%。2025年,成都东软学院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在川录取分数线最高超省控线44分,数字艺术类相关专业在川录取分数线最高超省控线73分,医学类相关专业在川录取分数线最高超省控线47分。
华南地区:广东东软学院 2025 年在 15 个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全部完成,各地录取率实现 100%,且所有考生全部按照第一志愿录取。学校在多个省份实现 “开档即满档”,除广东省普通类历史、物理、美术与设计类专业一次投档即满以外,在吉林、广西、辽宁、湖南等省份也一次投档录满。广东省内普通物理类录取平均分超省控线 42 分,历史类超 27 分。
华东地区:上海建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上海一段线(503分)上录取率100%,部分考生分数超550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1145个普通类计划全部录满,一段线上完成所有招生任务。
华北地区:北京城市学院护理学专业在京首志愿录满,最低分较去年提升23分;齐鲁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山东制造业优势,在本省录取线超控线76分,一次性完成计划。
二、办学特色与培养模式:差异化发展的核心密码
细看这些突围成功的民办高校,均以“产业对接”为核心,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形成与公办高校错位竞争的优势。
专业集群建设:东软三校聚焦“IT+数媒+医养”赛道,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1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了学校工、管、艺、文4个学科门类,占本科专业43%,覆盖近74%本科生;成都东软学院借助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产业优势,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龙头,数字艺术与健康医疗协同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布局。广东东软学院构建了以IT学科专业为主、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4个学科门类的专业集群,同时瞄准当前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开设微专业并推行小班化教学,构建跨学院、跨年级的灵活学习路径。
产教融合机制:创新“TOPCARES一体化模式”,东软三校构建了专业五级项目体系。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与用友、百度、东软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则构建了“教学-实训-产业”深度衔接的育人体系,如与东软医疗合作培养医疗科技人才。广东东软学院大力推行“项目驱动、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目前已与华为、腾讯等百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拥有15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区域产业适配:如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在8省份一次性录满,60%毕业生进入携程、万豪等企业;西安欧亚学院开设数字经济专业,与阿里巴巴共建实训基地,2024年该类专业录满率100%,平均分超省控线56分。
校企协同创新:武昌首义学院与华为合作开设“ICT学院”,82%毕业生获华为认证,平均起薪6800元;上海杉达学院与迪士尼共建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完成6个月企业轮岗,雇主满意度达96%。
三、就业质量与社会认可:口碑积累的“护城河”
就业数据是民办高校竞争力的“试金石”,上述提及的优质院校通过高就业率、高薪酬与高满意度,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正向循环。
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24 届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半年月薪 7577 元,超2024届本科同专业同期学生485元。成都东软学院2024届本科生平均月薪5552元,成为川内民办界黑马。广东东软学院 2024 届数字媒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97.3%,平均月收入 6780 元,进入腾讯、网易等知名企业的比例达 28%。汉口学院:2024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平均月收入6350元,超全国民办本科平均水平12%,就业率达96.7%。
四、行业趋势:民办高校的“生存法则”
从东软三校与其他成功案例来看,民办高校的突围路径高度一致:
一是精准定位,避开公办高校优势领域,聚焦区域产业(如东软的IT、三亚学院的自贸港服务);
二是机制灵活,以产业学院、订单培养等模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如武昌首义的华为合作、广东东软的企业项目制);
三是口碑沉淀,通过就业质量积累社会信任(如高薪酬、高雇主满意度)。
未来,随着“洗牌”加速,这类院校将在差异化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质量为王”的新阶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晓彤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