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玉米一亩挣不过一千,但中药一公斤就能卖七百!把思路换一换,土地生金不是梦。”盛夏的清晨,薄雾缭绕在山川腹地,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坡地上,辛蕊弯腰拨开黄精肥厚的叶片,仔细查看涨势病害。一株株黄精在玉米秆的“护卫”下舒展叶片,长势喜人。不远处,一位扎着马尾、戴着草帽的女孩正蹲在田垄间,手指飞快滑动手机,把刚刚测得的土壤温湿度、氮磷钾数据同步上传云端——她就是辛蕊,辽宁农业职业技术技术学院中药学专业学生、2022年底她放弃家里安逸舒适的生活,一头扎进一望无际的田地山林,带着乡亲们蹚出一条“粮食稳口粮、药材鼓腰包”的共富路。
荒地“药”新生:粮药套种增效益
在家里林地帮忙时辛蕊发现,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大片土地撂荒。她创新“林药套种、粮药轮作”模式:玉米、小麦与黄精、苍术共生,松柏树下套种黄芪,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她算了一笔账:“粮食作物解决基本收益,中药材3年后进入盛采期,亩均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是传统种植的10倍。”“粮食是压舱石,药材是增收器。”如今,基地里100亩间作迎风摇曳、长势喜人。
技术送到田:家门口的“药学院”
“种地最怕技术跟不上。”辛蕊深知村民顾虑,自掏腰包制作500余份图文手册,开设“田埂课堂”,从选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学。村民陈国旺曾因缺乏技术致贫,辛蕊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还安排他在基地务工。如今,老陈家3亩荒地变身“聚宝盆”,年收入3.5万元。“技术有人教,药材有人收,心里踏实!”陈国旺笑着说。
未来:把好产品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延伸产业链,开发药食同源的大健康产业链条延伸,中药酵素、复配茶等深加工产品,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望着满山绿意,辛蕊眼中满是憧憬。她正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辛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欣怡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