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通讯员登陆

“建行裕农通杯”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 “三有”赋能乡村课堂:目标·方法·信心,照亮山乡学子 首届“寻‘未’中国—东盟国际大学生创意短视频大赛” 2026QS亚洲大学排名第250位,西那瓦国际大学深化全球高 破冰之举:新中式学习学研究院成立,开启大脑开发赋能学 培育知行合一的新一代烹饪人才:食育实践营探索职业教育 把舵思政教学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领导深入课堂谋 港城大面向全国考生广纳申请,高考单独招生于2026/27学 智控星火志愿宣讲团:“七进”织密精神经纬,“两弹一星” 国科大寒假 7 天营——给孩子的“梦想加速器” 海亮科技教育大模型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跟着星乐读“AI数字人”晨读!金华市西苑小学师生直呼“ 国产教育垂直大模型落地,合肥零一重构引领“AI + 教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风建设“三部曲 「报告发布」《折页背后:国际教育市场乱象洞察》解读 天立国际与泰国泰帕密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留学菁英营交流会”圆满落幕,校企协同助力高校国际化 南宁理工学院举办“数智融媒·跨界共生”新媒体生态论 搭建多元平台,携手共护海陆交汇的生命纽带 跨山海赴新约,“一眼西藏 一生不忘”全国大学生西藏行 完美世界董事及洪恩CFO王巍巍荣获「鲸鸣奖2025年度卓 第二届“锦江杯”全国大学生AI+非遗创新挑战赛在沪圆 港城大SciencePal成为科研学者“智能搭档” 助力学术 理想树图书《高中必刷题》:高中三年,就选学长们都在用的 理想树图书《高考必刷题 上分专项》:专项拆解,上分无阻 理想树图书《高考必刷题 合订本》:刷透合订本,跨过名校 竞赛不止于成绩!上海诺美70+国际竞赛塑造学生全面成长 揭秘“华德”高质量就业做法:锚定“十五五”,贯通“育人 广轻工“智由行” 外骨骼机器人师生团队攻坚破局,三大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领航未来•具身智能验证场”

“建行裕农通杯”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决赛举行 三万学子竞逐乡村振兴新方案

发布时间:2025-11-17 来源:共工新闻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打印

11月16日,“建行裕农通杯”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聚焦浙江乡村共富发展需求的赛事,吸引全省108所高校的4158组团队、31464人次踊跃参赛,历经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的层层筛选,最终 503 组优秀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以青春智慧为浙江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本次大赛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乡村振兴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指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浙江财经大学为秘书处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为特别支持单位。赛事延续 “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成果落地” 的核心宗旨,赛涵盖乡村产业创意、乡村规划设计、乡村人文公益、未来农业科技四大赛道。

决赛现场,各参赛团队通过项目路演、现场答辩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其深耕乡村的实果。在乡村产业创意赛道,有团队聚焦浙江乡村 “土特产”,通过 IP 设计与包装创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还规划了乡村文创市集、农事节庆等运营方案,助力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乡村规划设计类作品中,不少团队针对古村落保护、乡村闲置空间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升级等课题,提交了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规划方案,既有效果图、平面图等专业设计,还配套了可落地的实施建议。

未来农业科技赛道的参赛作品尤为亮眼,部分团队带来了农业数字化监测系统、绿色低碳种植技术等创新成果,有项目通过机器视觉与智能算法优化农产品种植加工流程,还有团队研发的农业机械改良方案为农户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而乡村人文公益赛道上,学子们则以短视频、非遗文创、乡村教育服务计划等多元形式,助力乡村文化传承,如部分团队围绕桑蚕、皮影等非遗文化打造传播平台,让传统技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现场评委表示,本届大赛参赛作品不仅创意十足,更凸显 “真题真做”的实践特质。许多团队深入浙江乡村驻点调研,作品既贴合村庄发展实际,又融入前沿理念与技术,不少项目已与乡村达成初步落地意向,真正实现 “参赛即实践,成果可落地”。

自赛事创办以来,已累计引领23万余名青年学子投身浙江乡村振兴事业,惠及数千个村庄。此次决赛的举办,不仅是对大学生乡村创意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搭建起创意转化、人才对接的重要平台。后续,大赛将持续推动获奖项目与乡村、企业的深度合作,让更多青春智慧扎根乡土,为浙江和美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注入持久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

品牌工程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香港共工社备:202311号投稿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25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cn.EDUren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