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低龄化、多样化趋势,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地处贵州省中部的福泉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西部县级市,同样面临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均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福泉市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尝试引入“线上专业教师+线下班主任”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直面困境: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挑战
在福泉市,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一方面,专业心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难以有效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此外,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难度更大,效果也难以保障。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福泉市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破局之道:数字化赋能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春季学期,福泉市选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城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试点,覆盖7000余名中小学生,涵盖小学至初中阶段系统心理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入学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应对等多个维度,通过科学设计的课程体系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养,增强心理韧性。
参与试点的学校反馈显示,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班级氛围更加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一些原本内向、少言的学生逐渐变得自信开朗,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明显改善。

引入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剪影
三、深化实践: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福泉市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逐步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福泉市开展面向中小学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等。邀请高校专家定期开展线上讲座和线下工作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已有部分教师通过相关考试,逐步壮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此外,福泉市还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鼓励学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福泉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福泉市的探索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难题并非不可破解,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积极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未来,福泉市将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实现全覆盖。同时,福泉市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助力学生阳光成长、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福泉市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破解心理健康教育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数字化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福泉市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每一位学生在阳光下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张川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