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通讯员登陆

追觅公益“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甘肃启航,以科技之 天津大学特邀肖志国教授来校座谈交流 福泉市: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助力学生阳光成长 ——以 教育强省调研行⑥丨湘潭市:一束光,照亮教育数字化转型之 新东方CEO周成刚开启英国名校探访,五场直播穿越千年英 第七届西北教育装备博览会将于2026年5月22-24日在西安 又一国家标准发布!希沃参与研制移动学习终端技术新标杆 2025年到梦空间系统操作培训暨网络安全公益讲座圆满落 聚焦首届研学日活动,解锁研学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电视剧《百团大战》主题歌《甘把热血化彩环》 中国东方教育全面合作支付宝,学厨师、美容美发可上支付 新职位与职业发展机遇:俄铝进军中国人才市场 全球非遗文化交流论坛在京举办 共绘非遗国际传播新蓝 新东方与汇丰中国达成合作协议,打造金融+留学一站式服 理想树图书《初中上分卷》:初中上分卷,提分不设限 理想树图书《初中必刷题》:初中做习题,当然必刷题 广东省地震局与希沃签署地震预警信息传播授权协议,共筑 行知思想对话北美教育,中加行知教联体成立 希沃联合发起的《2025未来课堂AI智慧教室教学装备产业 王德军——国学传统发展路上的践行者 搭建语言之桥,讲述文化之美——新东方新书《用英文讲好 “密境智探”无人机:高敏感探测技术创新引领多领域应用 技术破局!广轻工研发光伏清洁机器人攻克运维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肖志国在校座谈交流 “战马全能小将系列赛”引爆国庆青少年体育热潮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 “护航未来,安全‘童’行”——新就业群体亲子家庭交通 西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郭天西:心系桑梓,“一封家书”彰显新时代文明风尚 非遗展演+茶山体验+竹海风光!阳西东水竹里旅居小镇国庆

追觅公益“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甘肃启航,以科技之力点亮少年航天梦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共工新闻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打印

10月28日,追觅公益在甘肃酒泉正式启动“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公益项目。该项目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协同支持,清华大学航院航空创新实践基地深度参与,覆盖酒泉地区5所学校,通过科技启蒙教育、物资捐赠及科技展览等多元形式,为近万名青少年搭建科技探索平台,传递“敢梦”的成长理念。这一举措不仅是企业公益实践的具体落地,更是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展现出科技创新企业在推动教育公平、培育未来人才方面的社会责任担当。

图片1.png

此次项目突破了传统的物资捐助形式,构建了“高校-企业-公益组织”三方联动的创新模式。项目通过建设“科技启蒙角”、捐赠航空航天模型和科学工具包等教育物资,将优质资源精准导入乡村教育场景,为基础科学教育提供可持续支持。

图片2.png

教育活动以“专家+清华航院学子”双讲师模式展开,通过理论知识专题讲解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航空航天知识。通过高校资源与企业力量的有机结合,打破了乡村教育在科技知识传播上的地域限制,为乡村孩子开启了更广阔的科技视野。

图片3.png

同时,10月30日举办“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科技成果展”。在专家和清华学生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制作水火箭、飞机模型并发射,在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这种以科技实践为载体的教育形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更将抽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构建了“学习-实践-拓展”的完整教育闭环。

图片4.png

活动结束后,优秀团队前往甘肃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在专业讲解人员带领下,参观科技馆内的航空航天等主题展区,聆听人文历史讲解,实现“科技探索+文化认知”的双重收获。这种“赛事+研学”的组合模式,进一步拓宽科技视野,夯实科技梦想的基石。

图片5.png

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始终秉持“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的公益初心,其自身的航天情怀也成为项目发起的重要动力。区别于传统公益仅停留在物资捐赠的模式,该计划更注重“授人以渔”——通过高校赋能强化教育深度,通过赛事实践激发探索热情,通过研学活动拓展认知边界,为乡村少年提供从接触科技到热爱科技的完整成长链路,真正推动教育公平,为培育未来科技人才播下种子。这种创新模式也体现了追觅在教育公益领域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创新。

图片6.png

从社会价值层面来看,追觅公益通过此次活动,将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作为科技企业,追觅将自身在技术研发中积累的探索精神转化为公益理念,传递给新一代少年;同时联动当地政府、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清华航院等多方资源,形成公益合力,让科技启蒙的影响力持续延伸。这种“不止于捐赠,更在于赋能”的公益思路,既彰显了企业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为科技企业参与乡村教育帮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从而助力更多青少年走近科学、热爱探索,为中国未来科技人才培养贡献重要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刘晓燕

共宣单位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香港共工社备:202311号投稿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25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cn.EDUren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