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通讯员登陆

“三有”赋能乡村课堂:目标·方法·信心,照亮山乡学子 首届“寻‘未’中国—东盟国际大学生创意短视频大赛” 2026QS亚洲大学排名第250位,西那瓦国际大学深化全球高 破冰之举:新中式学习学研究院成立,开启大脑开发赋能学 培育知行合一的新一代烹饪人才:食育实践营探索职业教育 把舵思政教学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领导深入课堂谋 港城大面向全国考生广纳申请,高考单独招生于2026/27学 智控星火志愿宣讲团:“七进”织密精神经纬,“两弹一星” 国科大寒假 7 天营——给孩子的“梦想加速器” 海亮科技教育大模型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跟着星乐读“AI数字人”晨读!金华市西苑小学师生直呼“ 国产教育垂直大模型落地,合肥零一重构引领“AI + 教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风建设“三部曲 「报告发布」《折页背后:国际教育市场乱象洞察》解读 天立国际与泰国泰帕密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留学菁英营交流会”圆满落幕,校企协同助力高校国际化 南宁理工学院举办“数智融媒·跨界共生”新媒体生态论 搭建多元平台,携手共护海陆交汇的生命纽带 跨山海赴新约,“一眼西藏 一生不忘”全国大学生西藏行 完美世界董事及洪恩CFO王巍巍荣获「鲸鸣奖2025年度卓 第二届“锦江杯”全国大学生AI+非遗创新挑战赛在沪圆 港城大SciencePal成为科研学者“智能搭档” 助力学术 理想树图书《高中必刷题》:高中三年,就选学长们都在用的 理想树图书《高考必刷题 上分专项》:专项拆解,上分无阻 理想树图书《高考必刷题 合订本》:刷透合订本,跨过名校 竞赛不止于成绩!上海诺美70+国际竞赛塑造学生全面成长 揭秘“华德”高质量就业做法:锚定“十五五”,贯通“育人 广轻工“智由行” 外骨骼机器人师生团队攻坚破局,三大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领航未来•具身智能验证场” 探秘“中国芯”,学而思北航实践营解锁未来创造力

“三有”赋能乡村课堂:目标·方法·信心,照亮山乡学子前行路

发布时间:2025-11-17 来源:共工新闻社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打印

一问心

看着大屏幕上出现的“合理的从教理由”,我便开始神游。回想自己刚进校门那会儿,对一切都是抗拒的。资质平庸的我,读书费了不少心力,艰难的时候,咬着牙,心里的念头就是现在常常说给学生们听的那句话:努力走出去,走出大山。十年寒窗苦换来的是来到偏僻之地做教书匠,这算不算是对以往努力的一种否定,一种嘲笑?

刚来的时候所带班级是在三楼,那是一个很好的角落,合我喜静的性情,但心是静不了的。它一直在反复地在不停地发问:就这样?这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沉默下去就是死亡。校园里的好,是四处都飘荡着欢声笑语。无论我如何自我沉沦,这也与他人无干。可是这些天天脸上挂着笑容的孩子们呢?要知道即便最不起眼的老师,也在对他的人生产生影响,一个班二三十人,若我沉沦,致他们于水火,罪过何其大也!放下对黯淡无光的揣测的执着,我开始走进学生,开始走进学生的家庭,开始放弃与人闲聊,开始潜下心来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去反思。正如一位前辈说的:“不论在哪里,都是三尺讲台;不论在哪里,都是教学生。” 做班主任,从清晨六点干到晚上十一点,累吗?后悔吗?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那就改变心态做自己能做的事吧。

二问路

衣衫褴褛的老者,颤巍巍地向我伸出干瘪的手时,我便问自己: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茶农因想卖高价,讨价还价失败后那失去光亮的眼睛留下失落的一瞥,满怀人生落寞凄凉: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一农村老教师家庭负担重,周末帮人打杂补贴家用,看他满是灰尘与疲惫的身影:农村教师的出路在哪里?

勤奋好学又懂事的孩子,经历一次次测验落败后的失落,那无助的眼神:这些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

在小学起始年级就被打贴上“不是读书这块料”标签,到了高年级甚至中学终日只知吃喝玩耍,课上睡觉,课后胜似打了鸡血,字写不齐整,话也说不顺溜的孩子: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当张校长讲到“领会教育的意义”,我心下是慌得不知所措。

我能教给孩子们什么?

教给他们幸福的能力?可哲学里说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呢。

农村的孩子该怎么办? 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城乡教育投入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在家庭的投入上,城里孩子周末参加钢琴班、舞蹈班、美术班,而乡村孩子周末无人过问,无聊地玩手机看电视。这日常小小的差距,在十年、二十年后将会是巨大的鸿沟,时间的累计效应不是简单的加法。也许当下有轻松的快乐,未来呢?只有低俗娱乐至死的悲伤。显然农村孩子的娱乐方式以及应对困难的方式,更多的是展露本能与本性。因为他们只会这个,不是动笔去书写忧愁来加以排解,也不是用指尖按下琴健,借助音乐的力量去抚平自己。

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思来想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坚信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是极其重要的,即使在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依然坚信。

得“三有”

去除冗杂,留下纯粹,躬身行事之时,仍是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对于我来说,不解的困惑很多很多——如一个班如何能有好的班风、学风,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又在想:是否可以消除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对其发展的限制,或者说在每一个当下去弥补以往产生的漏洞;学校该如何去完善制度,通过制度推动教育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教育的最高追求会不会归结到人性中对于美的追求,从而完成个人幸福感的获取等等诸多问题日夜萦绕心头。

不过乐观想想,若是没有困惑又何来方法。无论如何,至少我还是能如张校长所言的“享受教育过程”的。比如调皮的孩子从开始直呼教师名字,到如今至少在我面前会加上“老师”二字。再者把我写进作文里,一会儿成了逼他学习的“恶魔”,转瞬间又是一位慈祥的督学者。 此前也有幸多次聆听张校长的讲座,此次讲座后张校长问我:“这样的讲座对你们年轻老师有所触动吧?”当时我的回复比较简单,后来想想可以精炼的归结为“三有”:有目标,有方法,有信心。

我想,带着这“三有”行走,我可以将当下的美好和努力演绎成诗,孩子们的未来也就是我的远方。 (作者:汪峥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蔺相如

共宣单位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共工新闻•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香港共工社备:202311号投稿邮箱:gonggongribao@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25 《人民教育在线》编辑部 cn.EDUren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