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近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人文系由王晓聪导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张婷负责项目实施与运营,朱映霖、陈奕君、湛浩然共同参与的 “智由行” 项目团队,研发的人体可穿戴智能外骨骼运动机器人,在黄山、泰山等景区完成试点验证。这款聚焦登山助力与银发康养场景的创新产品,凭借轻量化、高智能、高性价比三大技术突破,成功填补消费级外骨骼市场空白,为千亿级外骨骼产业注入职教创新活力。

当前外骨骼行业虽呈爆发式增长,但痛点显著:医疗级产品均价 30-50 万元、工业级 1-2 万元,价格远超大众承受范围;数公斤至十几公斤的重量让穿戴者负担沉重;2-3 小时续航难满足常规登山需求;单一传感器导致动作识别延迟,易出现助力偏差。“智由行” 团队精准发力,逐一破解这些难题。
在轻量化设计上,团队突破传统金属材料局限,采用 3D 编织碳纤维骨架与钛合金关节,结合拓扑优化技术,将整机重量压缩至 0.92KG,较医疗级产品减重 70%。同时配套人体工学设计的 3D 柔性软垫与可调节绑带(腰围 75-120cm 可调),实现 15 秒快速穿脱,即便长时间穿戴也无束缚感,彻底摆脱 “穿戴即负担” 的困境。
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是产品 “硬核实力”。团队创新集成肌电传感器(EMG)、惯性测量单元(IMU)与压力传感器,构建多源数据融合体系,再通过 LSTM 神经网络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使运动意图识别准确率达 98%,助力响应延迟控制在 0.1 秒内。试点中,产品可动态适配平地、上坡、下坡、台阶等复杂地形,防跌倒准确率超 95%,关节协同误差<0.8°,还能根据用户疲劳程度自动调整助力挡位,减少 30%-40% 体能消耗。

高性价比则打破市场壁垒。依托国内完整供应链,团队将个人零售定价锁定在 3000 元级,较医疗级产品大幅下探;景区租赁模式(50-100 元 / 天)配套智能租赁管理系统,实现扫码取还、电子押金。黄山试点数据显示,单设备日均使用 2.3 次,复购率 65%,还带动景区周边消费提升 28%。产品更可延伸至医疗康复场景,具备 “登山助力 + 康复辅助” 双重功能。
项目负责人王晓聪表示,技术突破源于团队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项目实施与运营负责人张婷补充,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落地,离不开对每一个技术细节的打磨。学生团队也全程参与:朱映霖调研用户需求,陈奕君优化成本结构,湛浩然则从运动场景出发提出穿戴优化建议。这款凝聚师生智慧的 “登山神器”,不仅彰显职教科技创新实力,更让专业外骨骼技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小冉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