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培训行业闭店潮频繁出现,体育培训行业作为重场地、重资金运营的项目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今天特别邀请到了曾荣获泰坦女性商业成就奖、体育培训行业从业十余载的行业老炮、少儿体能培训行业头部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刘阳女士一起来结合行业现状,分享、交流关于行业发展的核心观察与思考。
刘阳女士认为,当前行业的许多乱象,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不可持续的、落后的“盈利模型”问题。
1. 关于机构“跑路”的根源与信任重建
近期频发的“跑路”事件,表面上是经营不善,深层次是盈利模型的先天缺陷。当前主流的“重装修、重销售”模式,极大地推高了机构的启动成本和运营成本。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投资者必然依赖“预付费大课包”来获取现金流。但许多从业者犯了一个致命的财务错误:错把预收的“流水”当作已经确认的“收入”。一旦课程消耗速度跟不上营销和运营开销,现金流就会断裂。这个“窟窿”本质上不是亏损,而是对未来的负债无法兑现。当后续收入无法覆盖时,除了闭店,似乎别无他法。重建信任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革新这个盈利模型,让财务变得透明和健康。
2. 关于预付费模式的转型方向
我认为,监管是外部的“止血钳”,但无法根治内部的“病症”。解决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一味限制预付费,而在于引入更成熟的金融支付工具。例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成熟的“授权月付”模式:家长授权机构,每月固定时间从账户扣除孩子当月的课时费。这种模式:
对家长而言:大幅降低了单次决策成本和资金风险。
对机构而言:是商业逻辑的根本转变。它迫使机构从“重销售”转向“重服务与留存”。因为只有教学效果好、服务到位,下个月家长才会继续授权扣款。这能让教学真正回归“教与学”的本质。
3. 关于连锁品牌的运营与管控
连锁化的发展,必须从“规模扩张”思维转向“品牌价值”思维。传统的线下地推销售模式成本高、效果差。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构建强大的品牌信任,实现线上统一获客与销售,线下门店专注于交付高质量的教学体验。总部需要输出的是标准化的教学体系、服务流程和品牌价值观,而不是强压销售任务。当品牌本身成为流量入口和信任背书时,加盟商或直营店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从而避免因个别门店的失序操作而损害整个品牌。
4. 关于人才培养与素质要求
在国家落实执教上岗的背景下,资质是基础。一名优秀的少儿体能培训师,教学能力只是基本功。面对孩子,他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学;面对家长,他需要具备良好的客情沟通能力,能清晰传达教学成果。此外,在社区化、小规模的工作室模式下,教练甚至需要具备基础的运营能力,成为一个小型的“用户关系维护中心”。机构的人才体系,也应围绕这三大能力——教学、沟通、运营——来构建。
5.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与社区模型
新的盈利模式正在被探索。我们观察到,一些成熟的连锁品牌开始构建“社区模型”:它们大幅降低对昂贵商场店和重装修的依赖,转而利用社区周边的户外空间(如公园、广场),并结合强线上运营(如社群、短视频)来维护用户和实现转化。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固定成本,使得机构可以用更轻灵的姿态运营,盈利门槛也随之大幅降低。
6. 关于未来发展趋势与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少儿培训行业的模式:“重软装、轻硬装”,在环境营造上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而非豪华装修;同时,成熟的月付制度是主流。这预示着中国市场的未来:依赖口碑和实际教学效果的机构将生存并壮大,而那些只重销售、忽视教学本质的机构,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是销售话术和豪华门店,而是产品(课程)的有效性、服务的温度感和品牌的真诚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欣怡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