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人民教育在线7月11日电(王诗雯)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全员育心、全心育人”的工作理念,创新构建三维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以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服务为导向,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显著增强了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识别和干预能力。目前,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形成了“早发现、快响应、妥处置”的良性机制,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打造心理育人“主力军”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目标,着力打造专业化心理育人队伍。同时,学院还特别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专兼职教师的心理辅导专业能力。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构建了三维能力提升体系:一是专家引领,围绕“识别-解读-干预”三大核心能力,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案例督导和主题沙龙活动,重点培养教师心理危机早期识别与评估的专业技能;二是实践赋能,通过模拟演练、情景教学等方式强化实操能力,提升教师心理韧性。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全院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了和谐温暖的育人环境。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学院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心理咨询体系:线下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供专业服务,线上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预约通道,实现心理咨询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这种立体化服务模式既保障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又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
二、构筑心理成长“生态圈”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心理育人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学院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为目标,创新性地将专业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都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组织开展包括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美文征集等在内的十余项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更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以心理情景剧大赛为例,学生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将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困惑搬上舞台,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换位思考,在剧情演绎中实现自我疗愈。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还特别注重发挥班级这一基层组织的心理育人功能,创新构建了“课程化设计-情景化实施-长效化评估”的闭环工作体系。各班级定期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采用“视频引导+故事分享+案例研讨+技能训练”的渐进式教学方法,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惑等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切入,通过专业的心理分析和深入的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在轻松融洽的班会氛围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深呼吸放松法、正念冥想、积极自我暗示等实用心理技巧,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将专业心理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做法,既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实现了“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发展。
三、编织心理健康“防护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院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覆盖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家校联动,构建起严密的心理健康防护网,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精准帮扶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老生进行心理健康摸排,建立心理问题学生健康档案,“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对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干预和支持。在加强家校协作方面。学院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人员分组,在校内做好学生心理工作的跟踪服务,同时还进一步完善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在寒暑假对重点关注的心理异常学生开展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和其他情况,深入沟通交流和及时交换意见。实行特殊学生“一对一”包保责任制,落实特殊学生周排查制度,动态监控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学生心理台账动态更新、定期上报,筑牢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在常态监督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周报告、月排查”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晴雨表”周报、“心理危机月报表”月报工作。辅导员每周走访学生宿舍一次,每学期与所带学生“面对面”、“一对一”谈心谈话一次,通过交流沟通,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学习、生活等状况的全面摸排。
在今后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刻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继续推进三维立体化心理育人体系工作模式,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撑。(供稿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婷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