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人民教育在线电 6月13日,第六届挪威长笛艺术节及学术论坛在挪威开幕。受挪威阿哥德大学、挪威长笛协会及艺术节组委会联合邀请,中国青年长笛演奏家朱宇健携与挪威阿哥德大学教授、教育家 Jørn Schau共同完成的创作成果——长笛室内乐版《巴赫e小调协奏曲》亮相,以国际合作的创新实践,为这场国际盛会注入跨文化科研与艺术融合的活力。
跨洋协作:一场古典与现代的“学术对话”
此次首演的《巴赫e小调协奏曲》并非单一的艺术改编,而是朱宇健与 Jørn Schau历时一年的科研合作结晶。作为挪威阿哥德大学音乐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Jørn Schau深耕巴赫作品的历史语境与演奏技法考据;而朱宇健则长期探索以现当代的方式解构与重组经典作品演绎的融合路径。两人以“巴洛克作品的跨文化演绎”为科研课题,通过线上学术研讨、多次会议交流、乐谱反复打磨、演奏技法实验等方式,完成了这场跨越国界的创作。
合作中, Jørn Schau提供了多个版本巴赫装饰音细节与18世纪长笛演奏技法文献,朱宇健则融入长笛乐团编制规模可变性等技术理念——比如在朱宇健原创发明的“翼型”组合方式,让长笛乐团在舞台呈现方式上有更多元的选择。“这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基于双方学术研究的‘化学反应’。”朱宇健在活动分享时说,“我们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古典作品在当代的多元表达可能。”
演出中,这部融合了学术考据与跨文化创意的作品,以严谨的结构逻辑与鲜活的艺术表达打动全场。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长笛教授马蒂阿斯·齐格勒特别提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背后的学术支撑——从装饰音的选择到气息的设计,都能看到扎实的研究基础,特别是这种新颖的“翼型”组合方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这种艺术与科研结合的合作模式非常值得推广。”
意大利长笛协会主席、那不勒斯音乐学院教授萨尔瓦托雷·隆巴尔蒂则关注到合作的深层价值:“朱宇健与 Jørn Schau的成果证明,国际音乐交流不应止于‘各演各的’,而要像这样深入到学术共创层面。他们让巴赫的作品成为连接中西方音乐科研的纽带。”
以研促艺:国际合作打开音乐研究新维度
此次合作成果的亮相,不仅是艺术舞台的成功,更标志着中外音乐学术合作的务实推进。挪威长笛协会表示:“朱宇健与Jørn Schau的项目是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未来将推动更多学者参与进来。”
朱宇健也在采访中强调:“音乐的创新离不开学术支撑,而国际合作能让我们跳出单一文化视角。这次和Jørn Schau教授的合作,让我更深刻理解‘科研’与‘艺术’是共生的——严谨的研究能让表达更精准,而艺术的灵感又能为研究提供新方向。”
近年来,中国长笛演奏家在国际舞台的身影日渐频繁,但能以“改编创作者”身份引发高度关注的并不多见。朱宇健的此次亮相,恰是中国音乐界“从‘演绎’到‘创造’”的生动注脚。
从学术课题到舞台呈现,朱宇健与 Jørn Schau的合作成果,不仅为挪威长笛艺术节带来了独特的“中西合璧”之声,更以国际科研协作的范例,为中外音乐艺术的深度交流开辟了新路径。正如 Jørn Schau在艺术节总结中所言:“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更成为跨越国界的学术对话载体。”
此次受邀赴挪威交流,不仅是国际乐坛对朱宇健个人艺术造诣的认可,更成为中外长笛艺术对话的重要契机。通过艺术节的舞台,他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家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也为中国长笛艺术走向国际搭建了桥梁,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演奏家在国际音乐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雪婷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