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风雪无阻家访路,一枝一叶总关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团队利用寒暑假时间,背上行囊,怀揣责任,深入学生家庭,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他们推开一扇扇家门,架起一座座心桥,将学校的关怀送到炕头,把育人的阵地延伸至家庭,在一次次促膝长谈中触摸学生成长的脉搏,为精准育人注入源头活水。
一、 脚步丈量摸透实情,家访访出“真需求”
家访不是任务,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为了确保访到“点子上”、问到“心坎里”,学院精心部署,辅导员们提前梳理重点关注对象,规划最优路线。他们顶风冒雪,穿梭于城市的高楼与乡村的小巷,只为叩响那扇期待的门。
走进家门,放下行囊,辅导员们便成了家中的“新成员”。一杯热茶驱散寒意,几句家常拉近距离。在温馨的炕头,在朴素的客厅,辅导员们细心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家长围坐一起“掏心窝子”:详细讲述孩子在校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耐心倾听家长的育儿困惑与殷切期盼,坦诚交流家庭面临的现实困难。
“孩子总说学习压力大,在宿舍睡得好吗?”“家里今年收成不好,学费能不能缓一缓?”“孩子想考研,我们该咋支持?”……面对家长们的肺腑之言与热切目光,辅导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能现场解答的绝不拖延,需协调解决的明确承诺。一次走访中,辅导员王老师发现一名学业困难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年迈的奶奶。王老师不仅当场解释学业帮扶政策,返校后立即联动专业课教师制定“一生一策”辅导计划,并定期跟进,让远方的父母和家中的祖孙都吃下了“定心丸”。这一步一步的丈量,量出的是真实学情与家情;这一笔一笔的记录,记下的是精准帮扶的起点与方向。
二、 精准滴灌做实帮扶,家访访出“真成效”
家访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带回的“真情况”转化为落地的“真行动”。新学期伊始,经管学院辅导员办公室灯火通明。他们第一时间汇总分析家访信息,为每一位受访学生建立动态更新的“一生一档”成长档案。学院组织专题研讨会,辅导员、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资助专员、就业导师等齐聚一堂,针对家访中发现的学业短板、经济压力、心理困扰、就业迷茫等差异化问题,“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成长助力方案。
学业预警学生,组建“学业帮帮团”,配备朋辈导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匹配助学金、勤工助学岗,解除后顾之忧;心理压力大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和暖心陪伴;对未来规划不清的学生,结合其兴趣特长与家庭期望,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路径。辅导员孙老师在家访后,了解到学生小张因父亲重病情绪低落,返校后不仅主动关心疏导,还积极联系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校外实习机会,帮助小张重拾信心,学业状态显著提升。这“一生一档”的细功夫,铺就的是个性化成长的阶梯;这“精准滴灌”的实举措,回应的是每个家庭的深切期盼。
三、 同心同向搭牢心桥,家访访出“真合力”
家访,更是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同心圆”的关键纽带。辅导员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教育理念的沟通者、育人合力的凝聚者。他们向家长详细介绍学院的育人目标、专业特色、严格的管理要求与未来的发展前景,争取家长的理解、认同与配合。同时,将学生在校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通过家访或后续沟通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
学院着力将家访的“一次性温暖”转化为家校沟通的“常态化机制”。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家长微信群,及时推送校园动态、政策解读;定期发送图文并茂的电子“家书”,汇报学生成长点滴;设立线上“家长接待日”,畅通答疑解惑渠道。家长们不再只是学期末成绩单上的一个名字,而成为了育人路上可依靠的坚实伙伴。一位来自农村的家长在微信群中动情地说:“以前觉得大学老师离俺们远着呢,没想到老师能大老远跑到家里来!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俺们一百个放心,一定全力配合学校!”这心与心的连接,汇聚起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这情与情的交融,为学子成长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风雪家访路,拳拳育人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温暖学子,累计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布辽沈大地。他们带去的是学校的深切关怀与精准帮扶政策,带回的是家庭的信任重托与育人育才的宝贵启示。这场走出校园、走进家庭的“暖心行动”,生动诠释了“以生为本”的初心使命,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家校共育的沃土中深深扎根,必将滋养辽石化经管学子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作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叶城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欣怡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