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人民教育在线9月15日电(董小晶 )2025年2月8日,总书记在吉林省长春市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本报告基于广州市沿珠江旅游文化经验做法,提出了促进长春市伊通河资源挖掘的对策建议,用以抛砖引玉。
一、广州市沿珠江旅游文化开发对长春市伊通河资源开发的经验启示
广州市珠江旅游文化挖掘中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如“珠江夜游”这一项目将观景和文化之间融为一体,也给伊通河资源挖掘带来启示。对伊通河资源要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结合自然风貌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此外,广州市开发珠江旅游文化充分注重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通过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在挖掘伊通河资源同时也要注重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伊通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总之,广州市珠江旅游文化的成功经验为伊通河资源的挖掘提供了有益借鉴,需要持续性的学习和了解,并结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助推吉林省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发掘长春市伊通河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生态治理与保护,奠定旅游发展坚实基础
在伊通河资源的挖掘中,做好生态治理保护,可以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广州市在珠江旅游文化挖掘阶段,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改善珠江水质,为实现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在推动伊通河资源挖掘阶段要充分借鉴这一经验,强化区域生态治理和保护。加强伊通河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采用生物修复、物理治理等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手段改善伊通河水质,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长效化管控机制,对伊通河周边沿岸工业排放、生活污染等加大监控力度,确保水质长期达标。还要借鉴珠江沿岸绿化带建设经验,打造绿色生态走廊,促进环境美化,提升生态系统建设效果,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高质量旅游场所。
(二)整合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对于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的整合是打造具有地区特色旅游产品的关键环节,伊通河资源挖掘要注重借鉴广州市的经验。如广州市“珠江夜游”项目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项目,关键因素在于其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赋予了自然景观文化价值。因此,开发伊通河资源要注重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实现伊通河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如人参文化、满族文化、伪满时期遗迹、冰雪文化等,都属于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类型。将这些文化与自然风光相互融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魅力,打破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广州市珠江沿岸积极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如规划游客码头、观景平台、指示标识等,多种类型基础设施突出了整体旅游设计的人性化理念,给游客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所以,对伊通河资源进行挖掘阶段要借鉴这一经验,对现有的码头进行升级改造,保障游客在上下船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时考虑在伊通河两岸设置观景台以及游客休息区,方便游客驻足欣赏美景和休憩放松,给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除此之外,伊通河旅游资源挖掘阶段要注重加强与周边景点交通连接,与这有山商场、新民大街、南湖公园、桂林路商圈、长春动植物园形成“自由大路旅游经济带”,一线贯通。通过提供游客专线、地铁指引等措施,提升可达性,确保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走入伊通河景区进行欣赏和游览。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副教授 董小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人民教育在线”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核:孙诩群 黄霄云 责任编辑:李欣怡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